鐵甲工程機械網(wǎng)> 工程機械資訊> 行業(yè) > 探訪高鐵“洞中洞”|新春走基層

探訪高鐵“洞中洞”|新春走基層

語音播報
點擊播放

位于江西和湖北交界的武九高鐵南陽隧道內(nèi),有一條平均高度1.8米的“小隧道”。遠遠看去,它就像隧道中的另一個“小洞”,但在隧道安全上,它卻起著毛細血管一般重要的作用。

“類似‘洞中洞’的情況并不多見,因為這里地質(zhì)條件特殊,水系豐富,所以在隧道里設置了一個支洞,用來排水、沉淀沙石等雜質(zhì)?!敝袊F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九江橋工段瑞昌橋梁養(yǎng)修工區(qū)班長張猛介紹起“洞中洞”的緣由。

南昌局集團公司九江橋工段的橋隧工們是這些隧道的守護者。春運期間,為保障高鐵隧道安全暢通,他們定期進“洞”清理維護,十余人的隊伍一次能運出近2500公斤泥沙。

2月5日零點時分,茫茫夜色下,橋隧工正站在高鐵防護網(wǎng)外清點工具,準備進入隧道開始“天窗”作業(yè)。

“天窗”命令下達后,張猛帶著工友迅速進入隧道。支洞距離隧道口1.7公里,帶著工具行走最少也需要30分鐘。因此,4個多小時的“天窗”,對于他們來說仍然非常緊張。

支洞內(nèi)空間低矮狹窄,地面濕滑,橋隧工猶如夜間行軍。張猛不斷提醒大家注意腳下安全,自己帶頭走向隧道深處的支洞。

到達作業(yè)點后,張猛按照既定分工迅速安排分組作業(yè),自己則進入支洞內(nèi)察看淤積情況。

“這個泉眼不斷流水,別看現(xiàn)在水很清澈,實際上攜帶了很多沙石。這些排水溝和沉井里的泥沙全部是從這里流下來的。”張猛彎腰指著石壁上的泉眼,一邊說一邊做好記錄。

在鐵鍬與沙石的摩擦聲和支洞內(nèi)清脆的流水聲中,橋隧工們默契合作、行動迅速,地面上很快堆起白色的“山丘”?!澳嗌巢荒苎b得太滿,不然就扛不動了,一袋大約25公斤。”張猛介紹道。

如果遇到汛期,橋隧工們還要穿著厚重的塑膠防水衣,站在積水沒過腰部的沉井中清理泥沙。

“支洞里空間有限,不方便來回走動,我們就把100多個沙袋一個個傳遞到洞口。”張猛和工友們站成一排“擊鼓傳花”,在整齊的口號中把沙袋傳遞到支洞口,并整齊堆碼,等待軌道車集中轉(zhuǎn)運。

洞內(nèi)通風困難,腳下還是濕冷渾濁的積水,但作業(yè)了2個多小時的張猛早已汗流浹背。顧不上休息,他又來到軌道中間的豎井,拿起平板電腦檢查排水洞情況。

2米豎井內(nèi),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緩緩進入排水洞深處?!耙郧斑@種直徑小的排水洞,我們只能在洞口拿手電筒照著檢查?,F(xiàn)在配備了機器人后,它可以深入幾十米,而且還有拍照攝像功能?!?/p>

談起自己的“新伙計”,張猛十分開心。他說:“時間緊張的情況下我們就錄像以后拿回去回放觀看,不僅看得更清楚,還大大提高了檢查效率。”

深夜難熬,對于張猛和他的工友們來說,干起活來時間卻過得飛快。

4時許,沉井和支洞內(nèi)淤泥清理完畢,排水洞內(nèi)的堵塞物順利清除。張猛招呼著工友們收拾工具,準備撤出隧道。

4時40分許,隧道內(nèi)恢復了平靜。張猛和工友們在防護網(wǎng)外認真復核工具和人員后,登上工程車消失在朦朧的夜色中。

供稿:《人民鐵道》報業(yè)有限公司江西記者站(南昌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視頻:王浩 陳果 黃鐘濱 黃悅

文圖:李一民 曾靈珺 王浩 陳果 黃鐘濱 梁佳悅

編輯:金炫美 賈司瑒

審校:李孝佺



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若對該稿件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或質(zhì)疑,請立即與鐵甲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相關文章
我要評論
表情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