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工程機械網> 工程機械資訊> 行業(yè) > 微光 | 李維川:牢記囑托,做大國工程的地下領航員

微光 | 李維川:牢記囑托,做大國工程的地下領航員

語音播報
點擊播放

開欄的話

在時代的浪潮里,在城市的脈搏中,在企業(yè)改革的征程中,有一群人,他們用汗水澆筑夢想,用雙手創(chuàng)造未來、用智慧攻克難關、用責任守護品質、用勤勞筑起高樓大廈——他們的微光照亮了堅守,平凡鑄就了偉大。即日起,中國鐵建推出人物欄目——《微光》,聚焦奮戰(zhàn)在企業(yè)各條戰(zhàn)線上的勞動者,記錄他們的奮斗故事,致敬他們的堅守與奉獻。

在北京通州地下30米處,中鐵十四局京唐城際鐵路測量主管李維川正聚精會神地進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首條高鐵大盾構隧道——運潮減河隧道無砟軌道鋪設測量工作?!笆е晾?,謬以千里,要用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測量數據?!崩罹S川常說。工作十四年來,他用最精準的測量數據支撐起16條盾構隧道建設,從一名普通產業(yè)工人成長為中央企業(yè)的技術骨干,在他看來,有“一技之長”必有“一席之地”。

十二年前種下的一顆種子

2013年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鐵十四局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施工現場,看望慰問堅守崗位的一線勞動者。此時,剛參加工作一年多的李維川還是項目的一名產業(yè)工人,在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后,他倍受鼓舞。

“習總書記來到工人宿舍,問我們老家是哪里的,每月收入怎么樣,生活有沒有保障,問得特別細”,在回憶當時的場景時,李維川表示,到現在仍然感覺像做夢一樣。

“當時,習總書記說‘發(fā)展公共交通是現代城市發(fā)展的方向’,我那時候就立志要在祖國建設中干出一番成績”,習總書記的囑托在李維川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

中鐵十四局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外景

李維川就職的中鐵十四局高度重視產業(yè)工人的培育和使用,通過民工夜校、技能競賽、委外培訓等途徑為產業(yè)工人搭建成長平臺。李維川借助企業(yè)提供的平臺不斷提升業(yè)務素質,最終得到了充分認可,2018年,他從一名產業(yè)工人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干。

做盾構機潛行的“眼睛”

據李維川介紹,盾構機從始發(fā)井出發(fā),在各種復雜地層中掘進,期間,要在漆黑的地下轉彎、上下坡、穿越風險源,最終精準地從預先設定好的接收井破土而出。

“這個過程就像人走夜路,要想讓盾構機精準地到達既定位置,唯一支撐的就是我們提供的實時測量數據,因此常說‘測量員是盾構機的眼睛’?!?/span>

“以前的地鐵,都是上行線和下行線一左一右并排著的,而我們建設的北京地鐵8號線這一段,是一上一下疊起來的,而且盾構機一直在300米的小半徑曲線上掘進,沉降控制難度特別大,在全國地鐵施工中是第一次,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據李維川回憶,北京地鐵8號線建設過程中,盾構機還要穿越1700余戶居民所在的明清胡同區(qū),房屋主體脆弱,對測量精度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

李維川(右二)和同事們用最精準的測量數據為盾構掘進保駕護航

剛參加工作的李維川在老師傅的帶領下,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測量知識,經過300多個日夜對測量精度的提升,最終,盾構機實現精準接收,地表沉降僅控制在6毫米以內,老舊民房區(qū)沒有一處開裂和變形。

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在鄭州地鐵5號線工作時,項目使用的是國外進口盾構機,有一次,盾構機導向系統(tǒng)出現問題,李維川及其團隊用盡各種方法都沒能找到原因,只好邀請國外技術人員指導,可國外技術人員不僅費用高昂,且在調試時嚴禁中國技術人員旁觀學習。

“雖說干了很多項目,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是在盾構施工關鍵核心技術上還是受制于國外,心里很不好受”,李維川說。

為了爭“技不如人”這口氣,這些年里,李維川除了向有經驗的老師傅們學習之外,還扎根施工現場,反復實踐論證,十幾本筆記已被翻看得“破爛不堪”,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參數、問題及解決方法,此外,李維川還有個隨身攜帶的硬盤,存著300多個GB的學習資料。

“這些都是我的工作‘寶典’,遇到同類的問題,我總能從上面找到答案?!崩罹S川說,“現在想想,如果再出現當時那種問題,我會在短時間內排查并解決掉”。

李維川逐步成長為作為經驗豐富的測量骨干

在不懈努力下,李維川成功考取工程測量工三級(高級)證書和一級建造師證書。如今,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測量骨干,李維川經常會被邀請到各個工地參與測量指導。

勇救生命的道德模范

作為集團閱讀學習的引領者,李維川不僅為同事們樹立了愛學習、勤學習、善學習的良好榜樣,還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險的時候,奮不顧身、挺身而出。

2021年元月,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接到上級黨委緊急通知,石家莊黃莊公寓隔離點二期工程建設急需增援。身在鄭州地鐵12號線項目的李維川毫不猶豫地在請戰(zhàn)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建設現場,李維川所在的援建隊伍先后承擔了工作營所有吊頂、115個房間、128個框架的工作任務,經過96小時爭分奪秒的建設,隔離點建設勝利收官。

同年7月20日,鄭州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李維川和同事在項目抗洪防汛交接班的路上,看見前方大約5米處的一女子突然墜入水下,不見蹤影,千鈞一發(fā),生命系于一線。當時的李維川來不及思考,立刻扎入水中搜尋,經過近3分鐘的摸索,才抓住該女子,隨后他死死拖住女子的衣服,將其拽了出來?!八魍募?,沒有看到任何女子求救的跡象,后來才得知女子落水處是一個3米深的大坑”,李維川回憶。

李維川(前排右二)和項目團隊獲贈河南省委省政府頒發(fā)的抗洪搶險錦旗

因其在洪災中挺身而出,救人于險情,他所在的救援團隊獲得中國鐵建“李傳營見義勇為團隊”“十佳道德模范”稱號。

十年磨一劍

與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共成長

從事盾構測量工作的十余年間,李維川投身于全國多個重點工程建設,一共完成了16條盾構隧道的測量任務,總里程接近10公里。

他參與建設的北京地鐵14號線曾“零沉降”下穿既有地鐵1號線,工程獲得北京市政基礎設施竣工長城杯金獎;鄭州地鐵5號線施工中,曾實現了72米長的盾構機在半徑僅350米的曲線上掘進,該工程監(jiān)控量測標準化的具體做法得到了第七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與高速鐵路監(jiān)測測量信息化建設技術大會60余名業(yè)內專家的高度贊揚;鄭州地鐵12號線成功實現1.34米貼身下穿運營車站,施工難度國內罕見。

十余年間,李維川以頑強的毅力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與此同時,他也見證了國家盾構裝備的發(fā)展歷程,從依賴進口、國外技術封鎖,到掌握核心技術、實現國產自有,從小直徑到大直徑,實現穿越“江河湖海城”的全覆蓋。

李維川(右一)在津濰高鐵項目進行測量工作

如今,李維川投身京唐城際鐵路八標項目建設,該工程運潮減河隧道是京唐城際鐵路的唯一一條隧道,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首條高鐵大盾構隧道,是京津冀一體化重點控制性工程,采用13.3米的國產大直徑盾構機穿越城市副中心,代表著中國隧道建設的最新技術和最高水平。

“我只是建筑類企業(yè)里最平凡的一份子,也是企業(yè)發(fā)展中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測量工作很辛苦,但是回首自己參與建成的一條條隧道,自豪感、幸福感都會如潮水般涌來,這也是習總書記的囑托給我的動力?!崩罹S川整裝待發(fā),向著下一個目標發(fā)起沖刺。

推薦閱讀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lián)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相關文章
我要評論
表情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