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 3149 期 · 10413 篇
為大力傳“”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我們推出“勞模故事”專欄,刊載勞模先進的優(yōu)秀事跡,激勵干部職工立足崗位、艱苦奮斗、創(chuàng)新奉獻,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è),不斷推動寶武“老大”變“強大”。
用鋼鐵鑄就強國夢想
中央研究院武鋼有限技術中心
中央企業(yè)先進集體
從最大輸送壓力管道工程,到速度世界第一高鐵;從世界最大水力發(fā)電站的硬核“心臟”,到挺起全球最長跨海大橋的鋼鐵脊梁……
多年來,中央研究院武鋼有限技術中心在科研實踐中,持續(xù)以“四化”“四有”為引領,堅定不移地推進高端化發(fā)展戰(zhàn)略,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持續(xù)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為推動寶武高質量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支撐國家重大工程
彰顯責任與擔當
鋼鐵是重要的基礎產業(yè),幾乎所有的工業(yè)領域都離不開鋼鐵材料的支持,因此,鋼鐵被譽為“工業(yè)的糧食”。
曾經,三峽工程中發(fā)電機轉子用的磁軛鋼有一半來自進口。為支撐國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武鋼有限技術中心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引領,深耕關鍵技術研發(fā),不斷推動產品高端化發(fā)展和國產化替代。
經過多年的艱苦攻關,武鋼有限技術中心最終克服重重困難,于2013年成功開發(fā)出高精度磁軛鋼,結束了我國數十年水電工程用磁軛鋼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新產品成功用于全球單機容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份額高達80%,實現了材料的國產化替代。
武鋼有限技術中心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彰顯企業(yè)責任與擔當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多年來,武鋼有限技術中心先后開發(fā)出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市軌道用鋼軌系列產品,累計鋪設鐵路里程5萬余公里,有力支撐了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絡建設;同時,武鋼有限技術中心成功開發(fā)的X80管線鋼,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供貨13.2萬噸;在“華龍一號”“天鯤號”、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建設中也閃耀著光芒,貢獻了相關鋼鐵技術支持……
“硬核鋼鐵,強國之基?!倍嗄陙?,武鋼有限技術中心堅持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核心驅動,以服務國家戰(zhàn)略,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為導向,加快“卡脖子”材料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培育材料自給能力,不斷推動產品高端化發(fā)展和國產化替代,一大批“高精特尖”產品成功替代進口,不斷刷新中國速度、中國強度、中國深度。
從無到優(yōu)
自主研發(fā)彰顯創(chuàng)新實力
鋼板是現代橋梁建設的重要材料,其屈服強度、金屬材料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極限,是衡量橋梁鋼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武鋼有限技術中心通過多年艱苦努力,實現了橋梁鋼技術從無到有到引領的跨越。”武鋼有限技術中心的許多橋梁鋼研發(fā)工作者表示,從1957年完全由國外引進第一代橋梁鋼建成武漢長江大橋,到2019年由武鋼自主研發(fā)的第七代橋梁鋼建成漢江灣大橋,武鋼有限技術中心通過自主研發(fā),讓橋梁鋼的屈服強度不斷提升:在第四代橋梁鋼代表、當時亞洲最大的公鐵兩用橋——蕪湖長江大橋上,我們實現了橋梁鋼史上零的突破;在京滬高速鐵路南京大勝關大橋,我們攻克了大跨、高速、重載等技術難題,開發(fā)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五代橋梁鋼。此后,武鋼有限技術中心更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瞄準前瞻性技術開發(fā),不斷布局技術迭代的線路,進一步實現了第七代橋梁鋼的自主開發(fā)和供貨。
第七代橋梁鋼被譽為中國橋梁鋼“皇冠上的明珠”。很長一段時間,在世界橋梁業(yè)上,屈服強度690兆帕高性能橋梁鋼技術主要由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掌握。
“在橋梁鋼技術領域,690兆帕級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我們很驕傲,繼開發(fā)第四、五、六代橋梁鋼后,我們逐步追趕上來?!蔽滗撚邢藜夹g中心許多干部員工自豪地表示,2019年6月,武鋼有限技術中心聯合相關單位自主研發(fā)的第七代橋梁鋼——690兆帕級橋梁鋼,首次應用在江漢七橋上,并實現“一跨過江”。第七代橋梁鋼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我國基建基礎材料初步實現了“自主可控”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
橋梁鋼的迭代技術研發(fā)僅僅是武鋼有限技術中心專注技術創(chuàng)新,驅動高質量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多年來,武鋼有限技術中心始終將技術創(chuàng)新視為推動高端化戰(zhàn)略實施的關鍵動力,不僅聚焦于現有的技術優(yōu)化和改造,更著眼于未來技術的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致力于通過技術的不斷革新,引領行業(yè)向更高質量方向發(fā)展。尤其是在新產品開發(fā)方面,武鋼有限技術中心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自主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成功開發(fā)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近五年來,新產品規(guī)模累計突破720萬噸,新產品占產品總量比例提升至10%以上,且新產品總毛利、超額毛利逐年創(chuàng)新高。
深耕技術研發(fā)
為市場、現場保駕護航
武鋼有限技術中心,作為中央研究院旗下的重要機構,一直以來承載著實施寶鋼股份青山基地鋼鐵技術和產品開發(fā),推動公司技術進步及高質量發(fā)展的使命。
武鋼有限技術中心擁有62個檢測實驗室,并取得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資格認證,擁有先進設備儀器800余套,為產品研發(fā)和現場生產技術提升提供堅實保障。
為及時解析現場產品缺陷產生的機理,科研人員往往需要夜以繼日地進行成百上千次試驗,運用多種試驗手段,對不同鋼板進行全面微觀分析,才能找出產品缺陷產生原因。他們憑借沉淀多年的技術積累,在顯微鏡下成功揭示了“毛毛蟲”和“小翹皮”這類影響產品質量多年的頑固缺陷的本質,為公司各基地生產提供寶貴經驗,助力產品質量水平整體提升;他們主動向前,積極服務現場生產,對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全工序各單位的檢測委托件進行高效檢測分析,有力支撐生產現場工藝調整優(yōu)化,助力生產順行。為配合汽車板、硅鋼、出口鋼軌等各類新產品市場開拓,他們運用先進檢測手段,對產品開展力學認證工作,助力產品通過市場及用戶認可。
近年來,武鋼有限技術中心先后實現了高強高精度磁軛鋼、光伏支架超級耐候拉桿鋼、高速鐵路耐蝕軌、無底層自粘接涂層取向硅鋼等8類新產品的全球首發(fā),形成21項標志性技術突破,獨有領先產品比例增至23%以上。在這一過程中,武鋼有限申請國內專利1210項、國外專利17項,榮獲國家冶金科學技術獎7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27項、寶武技術創(chuàng)新重大成果獎22項。
加速新能源市場開拓!寶鋼股份中標國能集團百花山陸上風電用鋼項目
創(chuàng)新文化天地 | 武鋼有限這場變革激活創(chuàng)新文化基因
編輯:洛沫公子
攝影張勇
出品:寶武融媒體中心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