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 3240 期 · 10818 篇
李國平
2024年度中國寶武“金牛獎”
太鋼集團太鋼不銹技術中心
雙相不銹鋼高級首席研發(fā)師(團隊長)
在太鋼集團李國平不僅是高性能不銹鋼領域的杰出帶頭人,更是太鋼不銹從“小”到“大”、由“大”邁向“強”的重要見證者和關鍵推動者。作為雙相不銹鋼、耐熱不銹鋼以及高氮不銹鋼等系列高性能產品的研發(fā)負責人,李國平以卓越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先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職工”、中國青年科技獎以及寶武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基層歷練 鑄就非凡成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边@句話正是李國平成長歷程的真實寫照。1995年,作為土生土長的山西人,李國平從包頭鋼鐵學院畢業(yè)后,懷揣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加入了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并被分配到條件艱苦的四軋廠。在那里,日復一日的倒班工作讓李國平對“苦”字有了刻骨銘心的體會。他深信,只有能吃苦、肯吃苦,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成就。
在四軋廠的日子里,李國平從未虛度光陰。他始終如一地鉆研鋼鐵材料的各類知識,從基礎工藝到尖端技術,從生產實踐到理論研究,他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養(yǎng)分。正是這段在基層的磨礪,為他日后成為高性能不銹鋼領域的領軍人物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8年,李國平調入太鋼鋼鐵研究所(太鋼技術中心的前身),正式開啟了他的產品研發(fā)生涯。他常言:“感情是悉心培養(yǎng)出來的。沒有感情,便不會有真正的付出?!痹陔p相不銹鋼的研發(fā)上,李國平傾注了二十余載的心血,“它就像我的孩子,我對它的感情隨著時間推移愈發(fā)深厚。這些‘冷冰冰’的鋼板,在我的心中,它們都是有溫度、有生命的個體。”李國平說。
艱苦專研 勇攀技術“高峰”
雙相不銹鋼是李國平團隊攻克的首座“高峰”。這種材料集高強度與高耐腐蝕性于一身,廣泛應用于化學品船、天然氣管線、海水淡化等高端領域。然而,長期以來,其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yè)壟斷,國內市場需求只能依賴進口。李國平帶領團隊從零起步,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艱苦鉆研,最終成功研發(f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相不銹鋼,并迅速實現了產業(yè)化。
在研發(fā)過程中,李國平遭遇了諸多技術挑戰(zhàn)。一次雙相不銹鋼熱連軋卷板出現了邊緣開裂的質量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李國平幾乎每天在軋制現場進行跟蹤分析,他的筆記本、照相機和卷尺成了不可或缺的“三件法寶”。在現場,他無暇顧及高溫炙烤下臉頰滑落的汗水,全神貫注地觀察并記錄爐溫變化、軋制負荷、板型狀況以及冷卻速度。經過反復的工藝調整,邊緣開裂的問題終于被徹底攻克。
目前,李國平團隊研發(fā)的雙相不銹鋼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穩(wěn)居首位,并成功應用于全球最大的雙相不銹鋼化學品運輸船和天然氣管線項目,同時入選“第七批國家級制造業(yè)單項冠軍”。從長江三峽工程到港珠澳大橋,從世界最大噸位的化學品運輸船到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太鋼雙相不銹鋼均展現出卓越性能,贏得了廣泛贊譽。
卓越奉獻 為國家戰(zhàn)略保駕護航
高性能稀土耐熱不銹鋼板材在核電、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然而,由于技術壁壘高,國內市場長期依賴進口。李國平帶領團隊成功突破了稀土元素在鋼材中均勻分布的技術瓶頸,實現了高性能稀土耐熱不銹鋼板材的自主生產,一舉打破了國外企業(yè)的技術壟斷。
在核電領域,李國平研發(fā)的高性能不銹鋼材料被廣泛應用于核反應堆的關鍵部件,為我國核電事業(yè)提供了堅實的材料支撐。在航空航天領域,他的研究成果同樣為國產大飛機和航天器的研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材料保障。李國平常言:“國家的需求就是我們的研究方向,我們必須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國家戰(zhàn)略保駕護航?!?/span>
深耕科研 創(chuàng)新路上步履不停
李國平在創(chuàng)新之路上始終步履不停。截至目前,他已獲得29項授權發(fā)明專利,編制3項不銹鋼國家標準,并榮獲15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項。他成功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中的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同時被山西省委聘為聯系服務專家。
李國平的杰出貢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面對這些榮譽,李國平始終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這些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我的團隊,屬于中國鋼鐵工業(yè)中每一位不懈奮斗的同仁?!?/span>
李國平的事跡不僅體現在他卓越的科研成果上,更體現在他對國家和行業(yè)的無私奉獻中。為了解決一個關鍵難題,他長時間堅守在實驗室和現場,同事們勸他休息,他卻堅定地回應:“時間緊迫,我們必須分秒必爭?!闭沁@種忘我的工作態(tài)度,使他在短短幾年內帶領團隊成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在科研領域耕耘三十載,李國平始終懷揣著鋼鐵報國的初心,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并以無私奉獻詮釋了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在他的引領下,中國高性能不銹鋼產業(yè)正以蓬勃的姿態(tài)邁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正如李國平所言:“雙相不銹鋼就像一棵樹,經過二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我期望它根基愈發(fā)穩(wěn)固,枝葉繁茂,碩果累累”。展望未來,李國平將帶領團隊秉持“四化”“四有”原則,以“懂技術、會營銷、善算賬”的科研九字方針為指導,著力推進價值化產品的二次開發(fā)和三次開發(fā),積極構建低成本差異化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為企業(yè)貢獻科技智慧與力量。國內領先!寶武智維、寶武重工“工業(yè)大腦”項目引領設備智能運維新方向
達國內先進水平!寶武智維、寶武重工自主研發(fā)魚雷罐加蓋成套設備取得突破
編輯:傅宇
圖片:姚旭東
出品:寶武融媒體中心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