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工程機械網(wǎng)> 工程機械資訊> 行業(yè) > “江上活橋”——重慶車渡人譜寫的長江詩行

“江上活橋”——重慶車渡人譜寫的長江詩行

語音播報
點擊播放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重慶車渡隨著公路的修建而誕生,此后漫長的半個多世紀里,車渡作為“江上活橋”,成為這座城市公路交通跨越江河的咽喉。

一代代車渡人是城市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他們在大江上櫛風沐雨、艱苦奮斗,保證了重慶半個多世紀里公路交通咽喉的通順暢達,高峰時年渡運量達100萬輛次,讓“江上活橋”的魅力得到最大彰顯。

▲崢嶸歲月,永遠銘記。重慶車渡退休職工謝覺海創(chuàng)作的國畫,再現(xiàn)了幾代車渡人奮斗的足跡,也成為市民們童年的記憶。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重慶既無資金,也無技術在兩江上建橋,當時的重慶主城在長江北岸,為使成渝、川黔公路銜接,1935年8月,由四川省公路總局(現(xiàn)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開設海棠溪汽車渡口,與北岸的儲奇門渡口相對,時稱儲海渡,是四川省第一個車渡。

▲2015年,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重慶郵政發(fā)行的明信片。

抗戰(zhàn)時儲海渡改隸西南公路管理局,以滿足戰(zhàn)時渡運需要。自1938年深秋長江航線被日軍從湖北宜昌切斷,一時間云集重慶的汽車高達五六千輛。1939年至1942年,川黔公路共運輸8萬余噸物資,居大后方公路干線之首。

▲重慶車渡渡運抗戰(zhàn)物資

▲“解放重慶第一渡”浮雕

1949年11月29日,劉鄧大軍兵臨重慶城下。留守員工嚴少華、楊世明、劉樹成等堅定地說:“請大軍放心,我們一定安全地把你們送過江去!”汽笛響了,軍容嚴整的95團將士踏進車駁,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船頭徐徐展開,冬日的太陽灑在江面?!扒斑M,對岸就是重慶城!”嚴大芳團長發(fā)出命令。車渡人,在紅旗下奏響了歷史的壯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重慶車渡事業(yè)蒸蒸日上——

1954年,李家沱九龍坡渡口正式運營。

1958年,綦江石佛崗渡口開渡。

1960年,北碚三土渡口建成。

1961年,重慶市車渡管理站成立。

1962年,北碚黃桷樹渡口開渡。

1969年,菜園壩銅元局渡口正式開渡。

1971年,魚洞釣魚嘴渡口正式營運。

至此,車渡連接起老重慶9區(qū)12縣的公路交通大動脈。這其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興建成渝鐵路時,九龍坡機場改建為鐵路貨運站,婁九渡運量大減,婁溪溝渡口于1954年遷至李家沱,時稱李家沱車渡或李九渡。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重慶車渡渡運場景

“1961年我剛上船時,條件確實艱苦?!标愔僭椿貞洠澳菚r船小得很,只能裝3輛車,后來發(fā)展到可以裝4到5輛車,一條船10來個人,都住船上,三層鋪,頭都抬不起,床比沙發(fā)還窄?!本瓦@樣還不夠分配,有人只得在船員艙外殼與船天棚之間,俗稱“四角鐵”的地方加床。夏天,只有一層鋼板的天棚被曬得像烙鐵;冬季,寒冷的江風從簡陋的隔板縫隙灌進來,凍得人久久難以入眠。這就是車渡人的真實寫照。

▲渡運工作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慶部分大橋已經相繼建成,但部分有車單位從節(jié)能和經濟效益出發(fā)還是選擇渡運。那是重慶車渡最紅火的時代。以李家沱渡口為例,1984年日渡運量達到2500余輛次,全年渡運量達58萬輛次,而當年李家沱渡口只有108名職工。據(jù)統(tǒng)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慶車渡年均渡運量達百萬輛次,有效地保障了重慶市經濟發(fā)展和民生需求。

▲圖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慶車渡三土渡口渡運場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船長駕駛渡船

隨著重慶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等相繼建成,重慶車渡7對渡口6對停運,渡運的使命暫告段落。緊跟社會的發(fā)展步伐,重慶車渡又主動請纓,承擔了新的職能與重任。

▲圖為2020年8月21日重慶車渡“渝救援113”輪馳援中石油遇險油躉現(xiàn)場

▲圖為2023年春節(jié)期間重慶車渡三土渡口渡運場景

▲車渡站三土渡口船員救助因漲水被困的中石化貨運船只

今天,雖說重慶車渡的現(xiàn)代化裝備日新月異,但新一代車渡人并沒忘卻前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特別是整修鋼跳、打撈錨鏈、修理鋼纜等還必須手工操作,雖辛苦,但仍是一種堅守。

▲日常維修工作

▲三土渡口全景

目前,重慶市車渡管理站主要承擔公益渡運、渡口管養(yǎng)、應急救援等職能職責。先后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yè)“文明單位”,在全國公路政研會上被評為“全國公路行業(yè)優(yōu)秀黨組織”,持續(xù)保持“市級文明單位”稱號......

▲三土渡口年均航行280天、3100航次以上,年渡運車輛3萬輛次,服務群眾10萬人次,累計讓利社會上千萬元,并持續(xù)開展“和諧春運、平安出行”等服務活動;2019年的春運渡運場景曾在央視春晚展播,被評為交通系統(tǒng)“2019年春運工作先進單位”。重慶車渡公益渡運品牌獲得社會口碑,并日益鞏固。

▲三勝公路服務站

重慶車渡文化陳列室

雖然“橋進渡退”,但車渡依然是橋都重慶的有機組成。如今的重慶車渡已經響應時代號召,完成蛻變,續(xù)寫著黃金水道新篇章。

推薦閱讀

來源:重慶市車渡管理站

責編:李貝貝

校對:苗挺節(jié) 閆可欣 馬紫璇

審核:余大鵬 陳露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

本文由《中國公路》雜志社數(shù)據(jù)與新媒體發(fā)展中心整理編輯,轉載請在文章前注明轉載于微信公眾號“中國公路”

商務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郵箱:zggl_xmt@163.com

覺得文章精彩,點個在看 吧!↓↓↓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相關文章
我要評論
表情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