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
《新華日報》頭版刊發(fā)
一個個“第一”,見證經濟支柱的誕生》
講述了江蘇工業(yè)
從7.6億元到4.9萬億元的躍升
從“弱且單一”邁向“強而健全”
其中,重點聚焦徐工起重機
從5噸到4000噸的跨越
看中國先進制造業(yè)的時代跨越
故事從“老五噸”開啟
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廠區(qū)入口處停放的一臺綠色車輛樣本,仿佛把時光凝固。“一九六三年三月,中國首臺自主設計制造的Q51型汽車起重機在徐工重型誕生,標志著徐州成為中國工程起重機的發(fā)祥地?!?/span>展示牌上的這段說明,記錄著中國工程機械發(fā)展的重要歷史,也激勵著每一位徐工人接續(xù)奮斗。
徐工Q51型汽車起重機
正是從Q51的5噸起重機起步,徐工一次次超越突破,在今年將最大噸位提升至4000噸,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到4000噸的跨越
目光移至上千公里外的鄂爾多斯市,徐工在今年3月新推出的XCA4000輪式起重機已運至風電場,即將大展身手?!澳壳耙淹瓿绍囕v組裝,正在進行性能調試,計劃‘十一’后施工。順利的話,到時會以190米的高度打破全球吊裝高度新紀錄?!毙旃ぶ匦腿孛嫫鹬貦C研究所總體室主任李長青自豪地表示。
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
來到徐工15年的李長青,見證了中國起重機大發(fā)展的進程?!拔夜ぷ骱蟮牡谝粋€產品,在2010年首次突破千噸級門檻。后來經過近10年沉淀積累迎來爆發(fā),2019年達到1600噸,2022年是2600噸,今年再上新臺階?!痹诶铋L青看來,徐工產品和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和國家發(fā)展緊密相連。“綠色化和新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帶動了風電產業(yè),我們在吊裝設備上予以保障,實現(xiàn)‘雙向奔赴’?!?/span>
從5噸到4000噸,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徐工起重機的奮進之路,凝聚著一代代徐工人的心血?!爱斈隂]有電腦,只能敲著計算器在紙上畫圖。5年研發(fā)歷程中,僅是我負責的底盤部分,就有手繪圖紙1.5萬張,整機圖紙超過3萬張?!闭f起30年前推出的160噸起重機,62歲的徐工重型退休工程師朱亞夫依然記得每一個細節(jié)。
后來,這款有著“亞洲第一吊”美譽的產品,在1994年9月到北京參加展覽,為新中國成立45周年獻禮?!拔覀冇y而上,終于把這件事辦成了。”朱亞夫說。
從戰(zhàn)爭時期的華興鐵工廠發(fā)展成世界綜合排名前三的知名品牌企業(yè),徐工正是靠著拼搏奮斗的精神不斷攀登高峰。如今,徐工正積極擁抱智能化、數(shù)字化浪潮,駛入加速發(fā)展的快車道。
“我們正在設計研發(fā)導航平臺,集合各種流程指導設計,從原來的靠經驗靠文本,轉變?yōu)樾畔⒒瘧?,讓技術人員有更多精力投入原創(chuàng)技術研發(fā)?!崩铋L青告訴記者,平臺應用后預計效率會大幅提升,以后不僅有師傅帶徒弟,還有“平臺帶徒弟”。
“智改數(shù)轉網聯(lián)”之路
當下,“智改數(shù)轉網聯(lián)”是徐工的“董事長一號工程”。徐工重型作為試點單位,正在加快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視察過的裝配分廠,作為“領航工廠”正在打造“領航示范線”。22個工位全部配有電子大屏,實時顯示出勤、生產計劃、質量等5項指標?!跋到y(tǒng)平臺把關鍵設備全部聯(lián)網,整個生產情況通過數(shù)字化打通,在辦公室就能看到?!毙旃ぶ匦涂傮w工藝研究所所長王振說。
智能化改造,在徐工重型持續(xù)推進?!?00多公斤重的輪胎,原來要4個人配合機械進行裝配,以后通過自動傳輸和自動裝配、擰緊設備,4臺機器就可實現(xiàn)無人化操作?!蓖跽衽e例說明“智慧生產”帶來的改變。更讓人振奮的是,徐工重型新的廠區(qū)主體建設預計明年啟用。這個廠區(qū)從設計到規(guī)劃全部按照新標準,是一座真正的“智慧工廠”。
徐工徐工,助您成功!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lián)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